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在準備到英國的這一段日子,難得地不用準備考試也不用找工作,上一次這樣悠閒可能已經要數到大一的暑假了吧?能自由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一直是我的夢想,今次第一部看的就是宮部美幸的樂園。
一開始選的書其實並不是樂園,而是她的另一本書。只是看了序後發現內容並非是我喜歡的社會派,在書櫃上再找才發現它。最吸引我的一點當然是他被稱為<模仿犯>的續集,縱使看<模仿犯>這本經典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兼且內容亦開始慢慢淡忘了,但是那個龐大的架構,精心的佈局卻還是歷歷在目,還記得那時候1200多頁的書用了不到兩天就看完了,姑勿論身體累不累,精神肯定是疲憊不堪了。
很多人會用黑暗和光明來對比這兩本書,貼不貼切因為我對<模仿犯>印象已經很模糊了所以不好評論,但是<樂園>的確穿插了很多家庭的溫暖,最後看完亦沒有上一集衝擊那麼大。有兩個大主題貫穿了整本書:
第一個是作者不停在引發讀者思考真相對於事件受害者是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害人對真相的確有知情的權利,那又由誰來判斷他們應該知道多少呢?是法庭上的真相?律師認為足夠的真相?女記者在解謎的時候不時受人勸阻都沒有放棄,到她終於知道事實的全貌時反倒猶豫要不要告訴受害人了。
這個難題我們日常生活都會遇到,例如我們見到朋友的另一半出軌了,到底應不應該告訴他呢?可能有時候當事人都察覺一二了,只是不願意面對而已。
第二個探討的是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中有壞孩子的這件事,特別是他們的"不良行為"已經開始影響到其他人的時候。在書中出現的家庭幾乎全都有一些問題,卻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去面對。即使用了所謂 “錯" 的做法,卻又好像都有他們逼不得已的苦衷。再者我們亦不知道在這些問題裡到底有沒有 “對" 的做法能夠做到面面俱圓。
總括而言,雖然這本書被稱為續集,其實除了主角相同外,內容是沒甚麼連繫的,但是因為續集裡面有一些關於前一部的劇透,閱讀時還是應該先閱讀<模仿犯>。唯一可惜的是,縱使<樂園>只有600多頁,理論上本應更緊湊,我還是覺得讓我追看下去的衝動沒那麼強烈。
如果對閱讀有興趣的朋友,我可推介酪梨壽司的閱讀清單,我在借書前常常參考她的評價。
延伸閱讀:對日本家庭觀念有興趣的話,可參考RR老師的分析,還可以看看他與半澤直樹的關係 XD